第(3/3)页 长孙无忌叹了口气,说道:“苏将军,老夫此次前来,是为了大唐的安宁,为了天下百姓。希望你能在适当的时候,劝劝太子殿下,以大局为重,放下武器,回归朝廷的怀抱。” 苏定方再次拱手行礼,说道:“长孙司徒,定方明白您的苦心。但定方追随太子殿下之心,矢志不渝。至于太子殿下的决策,定方唯有全力执行。” 说罢,再不多聊,转身离去。 长孙无忌眉头紧锁。 因为他感受到周边的士兵,看向他的目光充满敌意。 这意味着太子在军中的威望,极其之高。 正常情况下,士兵都是跟随将军,将军个人的威望,很多时候都是要超越君主的。 这是很常见的事情,否则自古以来,又怎会有那么多造反之事。 可太子不领兵,却在军中有如此威望。 ‘是因为讲武堂?’ 长孙无忌很快就想到了缘由。 当初太子在东宫就搞过讲武堂,只是随着太子东征后,这讲武堂也就名存实亡了。 如今,世人的目光,都是聚集在火炮之上。 要是没有火炮,哪有今日之太子。 却很少有人注意到,太子麾下军队的实力。 带着这份心思,长孙无忌接下来便对潼关太子军多加留意。 这一留意就感觉了不得。 长孙无忌也是懂兵的,虽说没怎么领兵打仗过,可对于军队并不陌生。 长孙皇后嫁给李世民前,长孙无忌跟李世民就已经是少年故交,加上妹夫这层关系在,更是亲密。 李渊在太原起兵后,长孙无忌前往太原投奔李渊,此后便一直跟随李世民四处征战,为李世民出谋划策。 这么多些年下来,天下什么精锐的军队没曾见识过。 然太子的军队,哪怕只是看一部分,都能感受到这精锐之处。 心中反复对比,长孙无忌赫然发现,能与之相提并论的,竟只有当年陛下的玄甲军。 想到这里,长孙无忌有些愕然。 果然是父子一脉相承啊。 这让他心中又多了几分其他的心思。 终归都是一家人,太子也是他这个舅舅看着长大的。 还是妹妹的长子。 恩情自当在。 帮陛下还是帮太子,站在长孙无忌的角度,不管选择谁,都不会有所影响。 娘亲舅大,如今妹妹已经不在,他帮外甥,这哪能说不过去。 当然,如果有选择的话,长孙无忌还是要站在陛下这边。 只是局势既已如此,长孙无忌也要多留条后路。 现在潼关在太子手里,对于陛下那边来说,实在是有些麻烦。 真要太子军队兵临长安城下,加之火炮。 这最后的结局,还尤为可知。 长孙无忌其实想见识见识火炮,然苏定方对此直接拒绝了。 次日,长孙无忌便就出发洛阳,面见太子。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