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波斯人若知道唐军势大,只会转头投靠唐人,绝不会帮我们,他们早就不满我们的统治了!”” 欧麦尔三世沉默着,目光扫过厅内争论的大臣,最终落在手中的军情简报上。“够了!” 他突然开口,声音带着真主赐予的威严:“都说说,若答应称臣纳贡,我们会失去什么?若不答应,又会失去什么?” 哈立德立刻回道:“尊贵的哈里发,若答应,我们会失去沙漠雄鹰的尊严!” “各部族会质疑您的权威,北非的柏柏尔人也会趁机叛乱,真主赐予的帝国,会在妥协中分崩离析!” 阿卜杜勒急忙补充:“可若不答应,我们会失去巴格达!” “唐军的火炮会轰开城门,子民会流离失所,商路会被切断!” “真主赐予我们的财富与土地,都会在战火中化为乌有!” “称臣纳贡虽屈辱,却能保住真主的子民,保住我们与大唐的商路,每年千匹锦缎、百匹良马,比起战争的损耗,根本不值一提!” 赛义德连忙附和:“而且,唐人说了保商路畅通!” “我们的商队每年从西域赚的财富,比纳贡多十倍!只要商路在,用不了几年,我们就能恢复实力,说不定还能从唐人那里学到制造火器的方法。” “到时候,再洗刷今日的屈辱也不迟!” 一名年长的贵族抚着花白的胡须,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赛义德说得对!” “真主教导我们,忍耐是美德。当年先知在麦加受迫害时,也曾暂避麦地那,最终才将真主的荣光传遍阿拉伯。我们今日的退让,不是怯懦,是为了将来让真主的雄鹰,在更广阔的天空翱翔!” 哈立德仍不服气,却也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他看着厅内多数大臣点头赞同,看着欧麦尔三世眼中的疲惫与决断,终于垂下头颅,声音带着不甘:“可……称臣的盟约若传出去,我们阿拉伯帝国的颜面……” 阿卜杜勒上前一步,语气诚恳:“颜面?真主赐予我们的子民安全,比颜面更重要!” “我们可以在盟约中加一条,‘阿拉伯为大唐友邦,每年遣使朝贺’,不说‘称臣’,只说‘朝贺’。 “既满足唐人的要求,又保住我们的体面,这是真主赐予的折中之道!” 欧麦尔三世缓缓点头,指尖轻轻敲击宝座扶手:“就按大维齐尔说的办。三日之内,拟定盟约。” “赔偿三万匹战马、五千副铠甲,交还百余名唐人工匠。” “每年献上波斯锦缎千匹、阿拉伯良马百匹,遣使去长安朝贺。” “永久退出阿姆河东岸,不得再与反唐势力勾结。” “至于‘称臣’二字,换成‘永为大唐友邦’,既给唐人面子,也不让我们的子民蒙羞。” “遵命,尊贵的哈里发!”大臣们纷纷躬身领命,哈立德虽仍有不甘,却也只能低头。 在大唐的火炮威慑与现实的抉择面前,沙漠雄鹰的尊严,终究要为真主赐予的子民与土地让步。 议事厅内的烛火渐渐黯淡,大臣们陆续离去,只剩下欧麦尔三世与阿卜杜勒。“大维齐尔,”哈里发望着窗外的夜色,声音带着疲惫,“你说,真主会原谅我们的退让吗?” “尊贵的哈里发,真主会原谅为子民着想的君主。”阿卜杜勒躬身回道:“我们的退让,不是结束,是开始,只要保住商路与子民,总有一天,我们会让唐人知道,沙漠雄鹰的利爪,从未真正收起。” 底格里斯河的流水静静流淌,映着王宫的灯火。 一场关乎阿拉伯帝国命运的争论,在妥协与现实中落下帷幕,而这份带着“友邦”之名、却藏着臣服之实的盟约,即将在三日之后,送到大唐使者王成的手中。 沙漠雄鹰与东方巨龙的博弈,以一种看似平等、实则敬畏的方式,暂时画上了句号。 当然,这也要看大唐使者王成,是否同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