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说到这里,李元昌微微一顿,看向苏定方。 “先前苏将军能直接轰塌潼关城墙,我若没记错的话,也才用了三千斤火药吧。” “即便玄武门比潼关麻烦一些,还能抗住七千斤火药的轰炸?” “破开玄武门,朝廷将士胆气皆失,内廷还能有多少抵抗。” “我倒是觉得,更需要防范的是,如何不让陛下离开,若是陛下避走太极宫,那就麻烦了。” 李元昌话音落下,李德謇接着说道:“我父亲遵陛下诏敕,在外调动府兵约莫二十万,大约五日左右,便可入长安城。” 长安禁军约莫十万余,李承乾手里也有七万多辽东兵力。 加上火炮,并不惧怕。 最大的问题就是李靖的二十万府兵了。 也就是说,从今天开始算,李承乾只有五天的时间。 如果不能在五天内攻下玄武门,控制太极宫,那么就等于是输了。 至于李世民现在有没有下诏给李靖调兵,这一点都不用去探查。 可能祭祀之后,李世民都还没回太极宫,调兵的诏敕就已经送了出去。 李承乾微微摇头,开口道:“没有五日,顶多三日。” “李靖二十万府兵,凑出三四万骑兵不难,他必定不会等这般久。” “时至现在,李靖应该已经收到调令,其必然第一时间调动骑兵。” “军令自李靖到各折冲府,约莫一日,骑兵聚集一日,第三日便会直接发发兵长安。” 大唐骑兵凶猛,最为重视战马储备。 贞观年间战马数量已从唐初的不足两千匹增至七十余万匹。 战马豢养主要是在陇右一待,设置大型牧监。 大部分的战马都是供给边关使用。 不管是对西域还是对漠北草原,因为地域庞大,骑兵才是主力。 听到太子说三日,大家的眉头紧皱。 三日功夫,确实有些紧张了。 然而苏定方接下来的话,让大家的心情更加紧绷。 “殿下,七千斤火药虽不少,然臣觉得,并不一定能直接轰下玄武门。” “自从潼关之战后,陛下就已经下诏,加固修缮玄武门。” “陛下命工部尚书亲自督造,修缮方案极为周密。玄武门的城楼本就高大坚固,此次又加厚了墙体,以巨石为基,砖石之间皆用糯米石灰浆胶结,铺设大量水泥,其坚固程度远超以往。不仅如此,还在城楼之上增设了许多防御设施。” “城楼的外壁与左右两壁,新开了许多箭窗,密密麻麻,数量较之前多了近一倍。这些箭窗可让士兵们在楼内,对攻城之敌进行全方位的射击。而且箭窗的设计十分巧妙,外小内大,既能有效防御敌人的箭矢射人,又不妨碍士兵向外射箭。” “城门处更是重中之重,原本的城门门扇便通体用实木制成,极为厚重,如今又在其上包裹了一层厚厚的铁皮,还镶嵌了许多尖锐的铁钉,寻常的撞击根本无法对其造成损伤。” “此外,城门洞也做了改造,原本的拱券式结构虽已十分稳固,但此次又在内部增设了多道横梁与立柱,增强了城门洞的支撑力,即便遭受火炮的直接攻击,也能极大程度上避免坍塌。” “再者,玄武门周围的城墙也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除了增高加厚之外,每隔一段距离便修筑了一座马面。” “这些马面突出于城墙之外,其上皆建有望楼,可藏兵储器。如此一来,便能对城墙根处形成有效防御,消除射击死角,一旦敌军靠近城墙,便会遭到来自马面和城墙上的交叉射击。” “据臣所知,玄武门周边的马面数量,较之前增加了近三分之一,间距也更为合理,彼此之间能够紧密配合,形成强大的防御火力网。” 众人听了苏定方的描述,皆是面色凝重。原本以为七千斤火药足以轰塌玄武门,如今看来,事情远比想象中棘手。 假若按照先前李元昌的说法,直接用火炮强行轰炸。 那若是七千斤火药全部用完,都没能把玄武门的城墙轰塌,那该怎么办?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