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总的来说,在心里头对于太子,李世民还是很满意的。 尤其是五姓七望的害怕,让李世民心头很有些爽感。 这些世家大族,也是知道怕的呀,还以为什么都不怕呢。 长孙无忌只好道:“等太子治理一段时间高丽,定然就能明白陛下的苦衷了。” 李世民点点头:“打江山易,守江山难。” “如此也好,让他在高丽去折腾,总好过折腾大唐,也更能明白为君之道。” 对于太子,李世民心中还是比较认可的。 即便是到现在,已经发现太子谋反的事情,也没有说要废太子。 先前李世民也迟疑过,想过。 可终究是自己的亲骨肉,况且这谋反的事情,不是还没发生吗。 也是太子人在高丽,让李世民最初盛怒的时候,顾及太子起兵造反,把事情按住了。 后来冷静一想,太子有谋反的举动,也许跟这几年,自己对青雀的宠爱,有所关系,不能把过错全部都推到太子的身上。 毕竟,自己当初也是谋反过来的,对于现在太子的情况,颇有几分感同身受。 加上高丽大捷的消息,李世民也就没那么生气了。 站在理智的角度来考虑,太子也确实是大唐最为合适的继承人。 文,能搞煤炭厂这样的经济,解决百姓就业,给国库带来更多的赋税。 武,能改进明光铠的工艺,造霹雳火,立下不世军功。 农,心有大唐百姓,当初造曲辕犁,福泽万民,还加封了农泽圣睿太子。 文治武功,自古以来,能与之相对比的太子,几乎没有。 可谓是千古第一太子。 李世民自小就读史书,非常清楚国家的继承者优秀与否,对于大唐有多么重要。 生气的同时,又为太子感到骄傲。 “陛下,前些日子,臣收到一些消息。” “是关于倭国的。” “太子扬言要借道新罗,再攻百济。” “百济那边已经派遣了使者前往倭国,似是要联合倭国,对付太子。” 长孙无忌是尚书右仆射,分管兵部,情报也是其中一块。 百济一直跟高丽苟且,联合夹击新罗,自然情报这块早就已经在进行了。 李世民没有太过在意,道:“倭国顶多派遣些战舰来,能有个几万兵力不得了了。” “百济即便是联合倭国,顶多是勉强应对太子的攻势。” “太子有霹雳火,高丽尚且对付不了,更何况百济高丽。” “朕听说太子在高丽还建了一支五万兵的神武军,其中就有三万高丽人。” “虽说太子对付高丽贵族这些事,有些不妥当,使得高丽全境陷入战争,但通过这次后,太子想必能彻底掌控高丽。” 太子在高丽干的那些事,尤其是审判所有高丽贵族,看似现在有些艰难,但明眼人都能看到,只要功成,整个高丽的民心,都将会彻底归于太子。 只是这样的情况,并不适合在大唐进行,不然李世民都想搞一搞了。 大唐的世家太多,根深蒂固,且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 军中将领,朝廷百官,多为世家子弟。 李世民要是跟太子这样去做,估摸着就会步上隋炀帝后路了。 长孙无忌作揖道:“陛下,臣不是担心太子殿下对付不了百济倭国。” “臣是担心新罗啊。” “虽说新罗先前一直臣服于我大唐,可太子要是把百济打下来,两边夹着新罗,这让新罗如何不担心受怕。” “且太子恐怕最后,也不会说放过新罗。” “看太子如今这意思,是要一统整个辽东地区,将高丽,新罗,百济,皆归入我大唐疆域。” “只是太子毕竟年轻,身边也没个能出谋划策的,若是造新罗背叛,怕是会吃亏。” 历史上就没有什么新鲜事。 新罗虽说先前亲近大唐,但早前也不是说对大唐有多么忠心。 在国家利益面前,忠诚是非常可笑的事情。 长孙无忌能看出来,李世民自然也能看出来。 只是太子能不能看出来,就不知道了。 李世民道:“金德曼一介女子,能当上新罗王,也是有几分本事的。” “你说得对,太子毕竟年轻,要是中了鬼蜮伎俩,还真容易阴沟里翻船。” “这样吧,你派人传信,不要以朕的名义,告诫太子关于防备新罗之事,不可轻易相信。” 说到这里,李世民微微一顿,道:“太子生性顽固,也许不会重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