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 大唐是王者之师,是宗主国,是天下共主。 这是秩序。 房玄龄的话,听起来好像很没有力度。 哪个国家强大了,不对弱国动武。 兵多将广,武器精良,不发动战争,难道养着好看吗。 然而肆意发动战争,对于大唐来说并不是好事。 周边的国家太多了,大唐暂且来说,发动全面战争耗费太大。 因为大多数国家打下来后,对于大唐而言不是好事,反而是增加了更多的负担。 就像是草原这样的地方,即便是占领了,意义也不大。 若是和平发展,人口增加,则就需要大量的粮食供应,实际上草原是没有办法自给自足的,能够自给自足,就不需要打秋风,四处劫掠了。 劫掠不是草原民族的爱好,是饭都吃不上了,饿急了只能抢。 每年冬天,都会有大量的草原民饿死。 为了更好的,和平稳定的发展,大唐就需要名义,否则就会乱套。 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太子如果强行吞并新罗,将会造成很恶劣的国际影响,以至于周边国家叛乱的次数更多,也会更大。 就长远利益考虑,李世民也不会允许,太子私自出兵新罗。 “传信太子,不得擅自对新罗开战。” 李世民下达了诏敕,语气不容置疑。 本身李世民也不想看到太子太过做大,真要吞并了新罗百济,太子手中的兵力很有可能达到一个极其夸张的数字。 再加上高丽易守难攻的特点,这往后太子不就成了辽东之王。 他想干嘛。 带着辽东的异族,跟大唐开战吗。 这是李世民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所以哪怕是有可能翻脸,李世民也必须要撤走唐军,不能给太子夺取兵权的机会。 要是太子夺走了唐军十万大军的兵权,在加上高丽,新罗,百济之兵。 那都能自己当个皇帝了。 李世民也不是说怕太子,只是弑兄杀弟囚父的他,再来一场动荡整个大唐的父子战争,史书要怎么对他进行记载? 这简直是众叛亲离,再大的功劳都掩盖不住了。 限制太子的兵力,主要还是想把事态把控在一定的范围内,至少能稍微压住太子的野心。 —— 东宫。 自从太子东征后,这里就变得清净多了。 李世民再怎么说,也不会过来为难太子妃。 苏玉儿如今,掌控整个东宫。 东征大捷,让苏玉儿欢喜不已,只是一直没有听到太子要班师回朝的消息。 “父亲,为什么陛下让其他人都班师回朝,唯独没说让太子回来。” 这些日子,苏亶也时常会来东宫陪伴女儿。 面对女儿的这个问题,苏亶也不好听说。 他是知道一些消息的,虽然不准确,但陛下跟太子的矛盾,已经很是突出了。 苏玉儿并不知道这些事情。 “高丽这才刚刚平定,自然是有许多要管理的地方,太子事务繁忙,此时脱不开身也是正常。” 苏亶安慰着说道,不想让女儿过于担心。 苏玉儿有些惆怅:“过年也不回吗。” 苏亶轻轻摇头:“大概是不会回了。” “如今太子征召学子前往高丽从官,我苏家子弟,都在响应太子号召,届时见了太子,也许会有更为准确的消息。” 说话的时候,苏亶心里有些难受。 女儿年纪轻轻,这就要开始守活寡了。 他心里清楚,别说明年,就是再过三五年,太子都不见得会回来。 这些事情,不算太大的秘密,有些人打听一二,就能有所猜测。 哪怕说苏亶没有多大的政治觉悟,可作为太子丈人,受太子重视,门道还是有些的。 苏玉儿闻言没有多想,笑着道:“我要把东宫管理好,等太子回来,肯定会更加开心的。” 她此刻还没意识到,这一等,将会是多久的时间。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