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消息传到底层,人心涌动。 “这可是个好机会,太子殿下亲口许诺,咱们留还是不留。” “我不想留,老婆孩子都在家等着呢,正赶着回去过年。” “蠢货,这是多好的机会,你脑子进水了吧,这可是一步登天,直接当官啊。” “就你这样的,回去也要被老婆孩子骂。” “可这里是高丽啊,这么远。” “远?从河东道去江南道当官远吗?多少读书人,寒窗苦读,最后中举,去了江南道,跋涉千里,还能有这远?” “咱们这可是赶上了好时候啊,太子殿下拿下高丽,正是缺人的时候,咱们这些平头百姓,摇身一变,直接就当了官老爷,这岂非天降福泽,若是错过,老祖宗都要从坟头爬出来打你几巴掌。” 当官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哪怕只是个最底层的队正,捕长,武侯,那也是吃皇粮啊,跟曾经的面朝黄土背朝天,完全是两个概念。 有些想要回家的,顿时被骂得狗血淋头。 这等天赐良机,对于普通人来说,一辈子也就这么一次机会,错过了,就再也不会有了。 “真是傻帽,在这边当了官老爷,把父母妻儿接过来享福,这难道不是最好的事了?” 这么一说,群情沸腾,原本还有些迟疑的大唐百姓,争先恐后的去报名,要留在高丽。 尤其是河北道的百姓。 河北道距离高丽才多远,不过几百里路程,就紧邻着,这都不用想,必然是留下。 远点的,也不愿意放过这个机会。 这么下来,所有人都愿意留下,没人愿意离开。 谁都不想放弃这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反馈很快到了李承乾这里,对此完全在意料之中。 当官啊,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那就是一步登天了。 这样一来,李承乾就等于有了十几万的汉人在。 毕竟高丽有着三百万的人口,十几万人管理三百万人,其实还是有些少的,好在当年隋朝也有许多汉人逃亡过来。 跟满清不同,大唐可还在呢,而且还是高丽的宗主国,百姓也不会有太多抵触心理。 曾经只有高丽王族贵族才能学习汉语汉字,现在普通百姓也能学习了。 这么算下来,身份好像还提高了不少。 “殿下,侯君集跟李勣,突然带着大军离开了,向西南方离开。” “看这意思,似乎是准备班师回朝,不来安市城呢。” 苏定方过来汇报情况。 李承乾眉头微皱。 他还准备着夺走李勣的兵权,再次壮大自己的实力。 “立即联系侯君集,问他这是怎么回事,为何突然撤走。” 李承乾也不是神算子,眼看就要过来会师,现在就这么离开,几个意思? 是侯君集另有想法? “是,殿下。” “对了,他们并未带走那些高丽民夫,除了一小部分,其他的全留了下来。” 苏定方回道。 李承乾想了想,道:“留部分精锐,其余的按照先前的安排,都遣散了吧。” 苏定方作揖:“是,殿下。” 李承乾深思一番,很快就猜到这是二凤在搞事情。 没有二凤的命令,侯君集跟李勣,敢这么大剌剌的离开,连跟自己这个太子面都不见? 只是侯君集,为何要这样做。 难道他要背叛? 不可能。 谋反这种事情,侯君集心里肯定也是有谱的,他没有背叛的可能,那是自寻死路。 所以,只能是有一种可能,侯君集被李勣给控制了。 大概还是二凤的授意。 对于李勣能控制住侯君集,李承乾也不意外。 如果有二凤密诏,李勣跟自己设鸿门宴一样,先发制人,有心算无心,侯君集入了套,也是正常不过。 这就跟同事喊你吃了饭,谁能想那么多,却偷摸安排了一大批人,给你绑架了。 除非是提前得到消息,否则很难有所准备。 次日。 苏定方带来的消息,证实了李承乾的猜想。 李勣那边也没瞒着,直接告诉来使,侯君集已经被陛下废除了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的官职,按照陛下诏敕,由他代任,且立即班师回朝。 “殿下,卑沙城也传来消息,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张亮,奉陛下诏敕,已然准备班师回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