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东宫后殿。 太子妃身着淡雅宫装,神色肃穆,端坐在一方锦垫之上。 面前摆着一尊精致的铜炉,袅袅青烟升腾而起,散发出阵阵清幽之香。 太子妃双手合十,眼眸微闭,长长的睫毛轻轻颤动,心中默默祈祷: 上苍垂怜,愿太子殿下此去征程,平平安安。刀枪无眼,战场凶险,唯求诸天神明庇佑,护他周全。让他远离灾祸,安然归来。 苏玉儿微微蹙起的眉头,流露出内心的担忧与不安。 一旁的侍女们静静伫立,不敢发出一丝声响,生怕打扰了太子妃的虔诚祈祷。 她自是不敢反对太子要东征高丽的意志,可对于她来说,太子便是她的全部了。 此一去,山高路远,刀光剑影,不知何时方能归来,心中如何不忧。 殿外,微风轻轻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伴随着脚步声响起。 “求神拜佛若有用,世间何来诸多愁?” 李承乾走了进来,微微摇头。 苏玉儿缓缓起身:“可我能为殿下做的,就只有这些了。” “殿下动身后,我当在宫中,日夜为殿下祈祷,盼殿下早日凯旋。” 李承乾轻叹一声,把苏玉儿搂在怀里。 “放心吧,玉儿,此番东征高丽,对我而言胜券在握,不过是些土鸡瓦狗,轻松可破之。” “你就等着我的好消息便是。” 如今黑火药这块,已经打造出两万斤了。 两万斤黑火药,五千重骑。 再是坚固的城防,对他来说也跟琉璃易碎。 不说炸开城门轻而易举,单单这天雷降世之威,就能让敌军胆气全失,士气低落。 对于别人来说,这可能是一场艰难的战争。 但李承乾早已经看到了这场战争的结果。 甚至连高丽那边降卒的安排,都已经有了章程。 此去高丽,不过是游山玩水。 真正的目标,是要借此大势,镇压河东,河北,河南,五姓七望之根,三道之地。 携大胜之威,清查人口,丈量土地,收拢匿户。 这些是世家的根本,也是跟朝廷对抗的最大底气。 扫除这些弊端,大唐才能海晏河清。 至于届时,二凤会如何择决,也由不得他了。 二凤是走玄武门夺嫡当的太子,当的皇帝。 八百人可打不下玄武门,自然是安排了内应,而现在张阿难负责玄武门,买通几乎是不可能的。 可玄武门再是坚固,也阻挡不了数千斤火药的轰炸。 李承乾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 也许,二凤是这个时代的王。 可他手里掌控的,是千年后的智慧结晶。 李世民再是厉害,也要受到时代格局的限制。 从心而论,李承乾对于当皇帝这事,并不太热衷。 谋反,是为了自救啊。 就在李承乾跟太子妃苏玉儿你侬我侬,情意高涨之际。 一道宦官身影,匆匆赶来。 —— 太极宫,承庆殿外。 李安俨正带领大内卫士,值守巡查。 作为宿卫统领,李安俨主要是负责夜间的警卫工作。 不过每过几天,也会轮值到白天。 能够担任宫廷卫士,自然都是精锐,个个身姿挺拔,目光如炬。 警惕地扫视着周围的每一处角落。 偶尔,会有一只夜鸟飞过,引起卫士们的短暂警觉,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此刻,殿外院门前。 数名禁卫正随着一道人影走来。 “来者止步!” 夜色有些暗,李安俨看不清来人,不过有禁军相随,自也不用过于紧张。 房玄龄看到值守的是李安俨。 心中暗道一声不好,面色却波澜不惊。 “劳烦转告陛下,我有要事上报。” 李安俨仔细看去,不由笑着作揖:“原来是房相国。” 随后解释道:“房相国倒是来得不巧,今夜陛下来了兴致,正行颠龙倒凤之事,还请房相国稍等一些时候。” 晚上宫廷的娱乐活动,一般都是歌舞为主。 歌舞之后,自然就是行房中之乐。 不怪每次晚上有事到大内,总是会打扰到李世民的兴致。 这算不上巧合,毕竟李世民身强体壮,又当壮年。 朝中政务,有大臣分忧,到了晚上日常临幸,自然算不得沉迷美色。 房玄龄微微皱眉。 上告太子谋反这等事情,如何等得。 于是沉声道:“还请李统领转告张内侍,我有要事上报。” 房玄龄知道,只要消息能传进去,陛下必然会召见自己。 李安俨迟疑道:“房相国还是等等吧,陛下已然进行不少时候了,说不定此刻正在紧要关头。” “若误了陛下的好事,这怪罪下来,我可是担待不起。” “按照往前惯例,应当也要不了多久了。” 虽是说有大事。 可在李安俨看来,有什么事,还能比陛下兴致更大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