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高丽武士的士气已经彻底消散。 在连续头领站出来被射死后,剩下的人也没有了必死的决心。 后边的高丽武士,开始往后跑路。 他们是有退路的,可以通过过来的密道,直接逃向城外。 有一人带头,其余人就会跟随。 便不再刺杀太子,纷纷撤退。 见到这样的情况,所有人都松了口气。 五百强弩,在这样的小规模战斗中,真的是一股很恐怖的力量。 这也是为什么金允浩有着强大的信心,能够直接杀死太子。 作为潜伏在长安十余年的高丽人,一直都在想办法刺杀大唐皇帝。 高丽的狼子野心,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在钱财上,一直是对金允浩大力支持。 这些强弩,就是金允浩的成果。 五百强弩,听起来很夸张,实际上也很正常。 毕竟强弩不大,藏起来不容易被发现。 在隋末之际,大量的中原百姓,工匠,士兵,将领,逃亡高丽。 这使得高丽实际上在军备制作方面,并不比大唐逊色。 除了人口和地盘不能跟大唐比拟外,可以是把高丽看做缩小版的华夏。 这也是为什么隋朝一定要灭亡高丽的主要原因。 高丽政权跟华夏政权是同样的农耕文明,文化程度,工艺水准高度相似。 如果华夏大乱,那么高丽是真的很有可能取代华夏王朝的。 但高丽不是华夏,因为他们用的不是汉语,而是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跟文化传承。 从某个意义上来说,高丽是另一个版本的大唐,汉文明的仿制版,是中原王朝真正的心腹大患。 李承乾很清楚,现在的高丽,可不是后世的高丽半岛那点地方,而是整个辽东地区。 后世的东三省,就是如今的高句丽根基所在。 想想后世民国曾发生过的通电全国,奉军入关,就能很好理解现在的高丽是个什么情况,有多大威胁了。 历史从来就没有新鲜事。 而李承乾现在所经历的,就是后世所要再次经历过的事情。 唯一不同的是,高氏高丽,历史上的高句丽,在后世已经成为了中华文明的一份子。 而不是如今新罗的后代,创建的王氏高丽,只因为曾经高氏高丽的强大,就跑过来认祖宗。 这么一说,新罗也是悲哀,后世子孙何其不孝。 高句丽要灭亡新罗,后面的不肖子孙不仅抛弃自己的祖宗,还要去认敌人当祖宗。 这个时候,苏定方跟陆仝,也带着大量金吾卫将士,赶了过来。 两人首先就是向太子告罪。 “臣等救驾来迟,请太子恕罪。” 李承乾抬了抬已经发酸的右臂,连续射光了三个箭袋,便是他体力异于常人,也多少有些吃不消。 “刺客在芙蓉园有密道,立即进行追捕。” “是,殿下。” 苏定方跟陆仝带着人,立即去进行抓捕。 还有部分人,在裴行俭,薛仁贵的带领下,留下来保护太子殿下。 李象有些焦急,李承乾暗暗摇头,让他不要暴露皇长孙的身份。 毕竟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 其实对于李承乾来说,也没什么太危险的时候。 五百强弩手确实很厉害,但东宫卫士也不是吃素的,且强弩同样是东宫卫士的标配,还有盾牌的格挡。 金云浩之所以要缓慢推进,而不是一拥而上,也是顾忌东宫卫士的强弩。 毕竟他们可没有盾牌能够进行格挡,只能以弩箭的数量优势进行对射。 芙蓉园内,随着刺客的退去,紧张的气氛渐渐消散。 李承乾走到亭台前,目光威严,扫视了一眼周围。 文人学子,勋贵官员们,脸上虽仍残留着惊魂未定的神色,但更多的是一种坚定与自豪。 看到太子走到亭台前,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 “今日之变故,实乃惊心动魄。然吾大唐之士,临危之际,毫无惧生死之怯意,尽显英勇无畏之风范,诚为国之脊梁也。” “且观国子监之学子,虽无锋锐之刃,然凭一腔热血护我大唐之尊严,尽显忠诚担当之大义。” “更有我大唐官员,不畏生死,于危难降临时,誓死守卫,忠诚勇敢之姿,令孤由衷敬佩。” “有汝等如此忠勇之士,何愁我大唐不兴盛?” 说到这里,李承乾一顿,吩咐道:“拿酒来。” 侍卫立即送来酒杯。 李承乾接过,高举酒杯,遥敬众人。 “这杯酒,孤敬诸君,敬诸君不畏生死,卫我大唐威严!” 话音落下,李承乾满饮此杯。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