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陈奇平静道:“我也不忍心,但没有办法。” “届时刺杀太子,我等先行动手,不要给小姐机会,让她逃走便是。” 老张嘴唇动了动,但最终还是没开口。 刺杀太子,逃走是这么容易的事情? 陈奇警告道:“不要想着告诉小姐真相,念叨了一辈子的东西,如若颠覆,小姐不得发疯?” “他们若从小姐那边得知真相,都会死。” —— 早朝。 太极宫,太极殿。 今天是太子的加封典礼。 仪式感还是挺强的。 内侍张阿难追这个宦官头头,拿着诏书高声朗读。 “维大唐贞观之年,圣主临朝,四海升平。太子承乾,天姿英迈,德范昭彰。” “昔者,太子悯农之艰,殚精竭虑,创制曲辕犁。其器精巧,用之便捷,遂使田亩多获,百姓欢颜。此举惠及万民,功在社稷。” “又以仁德为本,礼贤下士,亲善友朋。于学孜孜不倦,博古通今,为天下学子之楷模。” “且胸怀大志,心系苍生,辅弼圣主,共理国政。其智其勇,其仁其义,皆为后世之典范。” “今颂太子之功绩,特此加封农泽圣睿太子,昭告天下,中外皆知。” 百官朝拜:“臣等拜见农泽圣睿太子。” 农泽圣睿,这个封号是很高的。 华夏自古以来,农耕乃国之根基,百姓赖之以生,社稷依之以稳。 这就相当于给太子套上了一个免死金牌。 简单来说,历史上的李承乾谋反,是因为李世民的心软跟疼爱而免死。 那么现在太子谋反,大家就会考虑一个问题。 谋反这个现象的发生,到底是太子的错,还是皇帝的错。 这个加封,可以说给李承乾脑后上了个功德光环。 以至于房玄龄都有些迟疑,自己针对太子的计划,还要不要继续。 然而仔细一想,陛下肯定是不会放弃的。 以圣人平衡之道,现在既然把太子抬到这么高的层次,那么肯定后面就要想办法去进行压制。 否则魏王那边快速落败,陛下岂非要跟太子对上。 陛下自己就是这么走过来的,这里头的道理,比谁都要懂得。 那为何还要如此高抬太子呢。房玄龄略一沉思,就想清楚了。 曲辕犁一经推出,必然在历史上留下浓重笔墨,陛下是很在乎自己在史书上的评价。 太子有这么高的功绩,陛下却有功不赏,只因自己关系而去打压太子。 这要后世人怎么看待。 所以为了在史书上表现出父慈子孝,陛下才会选择如此行为。 从总的方面来说,太子声望高,也是利好大唐传承的。 房玄龄心下叹息,自己还是逃不了这关啊。 加封典礼后。 李世民又宣布了个重磅消息。 由张阿难再度朗诵《大唐檄高丽及诸国书》。 大唐皇帝诏示天下:高丽之国,本当恭顺事唐,同沐盛世之辉光。然今背信弃义,悍然不再臣服。此等逆行,实乃大悖天理,断不可恕。 大唐仁德布于四海,亦具雷霆之威。今决然对高丽施经济制裁之策。 断其互市之路,设关卡以拒其商品入境。严禁大唐之丝绸、瓷器、茶叶等珍稀之物流入高丽之地。 且尽逐境内高丽商贾,严禁其再度入境。 若有大唐商人胆敢私与高丽交易者,必没收其家产,重罚不饶。 另遣使者通告周边诸国,同断与高丽通商之渠道。 诸国当明,大唐此举乃为维护天下之纲纪有序,保四海之长治久安。 凡与大唐为善者,必同享繁荣之盛景。忤逆大唐者,必遭严厉之惩处。 望诸国谨遵大唐之命,共襄盛举,同伐高丽之不义。 传告檄文一出,群臣哗然。 大家虽然都知道高丽这边肯定是要打的了,但没想到在年初,这都正月十五都没过呢,直接就出檄文了。 经济制裁,这个新鲜的词汇都没听说过,但檄文里对此描述得很是清晰。 这对于高丽来说,绝对是个重大的打击。 “肃静!” 群臣作揖:“臣等谨遵圣命。” 随着大唐皇帝对高丽的檄文传告天下,一场针对高丽人的行动迅速展开。 长安,这座宏伟的都城,此刻仿佛笼罩在一片庄重的氛围之中。 一百零八坊的告示牌前,人群渐渐聚集。 檄文张贴其上,专人声情并茂地朗诵着,声音在街巷中回荡。每一个字都如重锤般敲击着人们的心灵,宣告着大唐对高丽的强硬态度。 东市西市,曾经热闹繁华的商业之地,如今却迎来了一场巨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