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旁边李靖也跟着上前去看。 跟普通的耕犁大致上差不多,但长辕改为曲辕,还多了许多部件。 张玄素兴奋的在旁边讲述介绍:“这个叫犁盘,能自由转动,节省力气。” “这是犁评,犁底,压镵,策额、犁箭、犁辕、犁梢,犁镵” “总共由十一个部件组成。” “有了它,百姓与耕牛,能节省一半的力气,便是臣这老骨头,都能上手耕上几圈不觉得累。” “陛下看这曲辕犁,不仅能在平原上耕作,便是山区,丘陵地带,曲辕犁都可以轻松地在小块梯田和坡地上进行耕作。” “这能使得我大唐耕田大幅度提高。” “犁辕与犁梢之间通过可调节的犁评连接,能够根据不同的土壤条件和耕作要求调整犁地的深度。” “这使得百姓可以更加精准地控制耕作深度,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 “陛下请看这犁壁,能够在耕地的同时将土块翻转,掩埋杂草和作物残茬,为播种和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翻转的土壤也有助于保持土壤的肥力和水分” 张玄素滔滔不绝进行细节上的讲述,当然这些好处并非是他说的。 这些话是太子让他记载在天工开物上。 当时的张玄素对这些话嗤之以鼻,感觉太子是要夸大自己的功绩。 然而当他亲自上手后,就明白太子一点都不夸张。 于是在陛下这里,就恬不知耻的全部拿来用了。 “真有这么神奇。” 李世民有些狐疑的问道。 “请陛下一试便知。”张玄素信心百倍。 李世民点点头。 太极宫也是有耕地的,于是带着这曲辕犁,前往太极宫的耕地。 牵来耕牛,让太极宫卫士上手。 李靖,张玄素等一众官员,就在旁边看着。 很快,卫士就耕了两圈。 “回禀陛下,此曲辕犁,确如张少詹事索所言,要节省大量力气,操控方便灵活。” 得到卫士的认可后,李世民略作迟疑,便亲自上场。 李世民也是懂耕田的。 每年初春的籍田礼,都会耕种一定的面积。 对于耕犁,自然也不陌生。 握着握着崭新的曲辕犁,李世民眼神中满是好奇与期待。 如果真的有张玄素说的那么神奇,对于大唐可谓是太重要了。 耕牛动了起来,李世民轻轻推动曲辕犁,感受着它的轻便与灵活。犁头轻易地插入土地,随着他的动作,土地被整齐地翻开。他不禁微微点头,心中涌起一阵赞叹。 “此曲辕犁,设计精妙绝伦。”李世民感慨道,“转弯如此顺畅,操作毫不费力,实乃农作之利器。” 李世民能想象到百姓们使用这曲辕犁在田间劳作的场景。 推动着曲辕犁,感受着土地在犁下的翻转,李世民就好像看到了大唐丰收景象在眼前铺开。 “果真是造福万民之社稷神器。” 耕作了一段后,李世民便停了手,由衷的感叹道。 “有此神器,何愁大唐不兴。” 众人躬身作揖:“陛下万岁,大唐万岁。” 李靖建议道:“陛下,春耕在即,如果能在春耕前,让天下百姓都能用上此曲辕犁,必然能让今年粮食大增。” “对战高丽,便无须担忧辎重了。” 李世民点点头:“阿难。” “臣在。” “传诏工部,立即着手准备曲辕犁之详细,以文书三百里加急,传告各州。” “命各地刺史,都护,县令,立即着手打造曲辕犁,以作百姓耕作之用。” 大唐也有自己完整的驿站体系,官府规定,驿站快马一天行180里,再快便是300里。 涉及边关紧急军情,不计代价的情况下,日行500里。 “臣遵旨。”张阿难领诏后,立即带着曲辕犁前往。 张玄素也应该要跟着一起去,然而临走有些迟疑道:“陛下,此曲辕犁,由太子设计打造,当有大功德,大功劳。” 上次太子造竹纸,李世民就只有口头上的褒奖。 张玄素这是在为太子求取功劳。 李靖在一旁说道:“陛下,太子此举,造物天下万民,更是增添我大唐国力,理应有所封赏才是。” 李世民微微点头。 其实他也知道,这曲辕犁的影响太大,直接影响到天下百姓,大唐根基。 若还要去压制太子,必然会遭非议。 沉思片刻,李世民开口道:“太子此举,确实有功于社稷,有功于百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