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李世民的动作很快,也许是出于对晋王保护的关系。 也许是为了让太子跟魏王更早知道情况。 午膳刚过,消息就已经传开了。 右金吾卫大将军府。 面对兵部送来的诏敕。 原右金吾卫大将军张士贵皱眉道:“陛下让晋王担任大将军,不知对我是如何安排。” 张士贵,字武安,小名忽峍,唐朝开国名将,隋朝大都督张和之子。 跟后世《薛仁贵征东》里那个嫉贤妒能的奸臣不同。 历史上的张士贵出身将门,本领出众,知人善任,爱护士卒,具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 且能文善武,乃唐初一代名将,与秦琼、尉迟敬德、魏征、程咬金等人齐名。 箭术天赋卓越,有勇力,挽弓百五十斤左右,射无虚发。 “陛下的意思,是让将军暂任晋王府长史。” 宦官恭敬的说道。 张士贵微微皱眉。 现在的晋王府长史是马周,不过人在晋州负责处理地方事务,并没有跟随晋王回长安。 陛下让他暂任晋王府长史,这个中意思,很是明显了,就是让他辅佐晋王。 叹息一声,张士贵郁闷回道:“臣遵旨。” 他是真不想参与到这宫廷争斗中去啊。 可陛下诏敕如此,又能如何。 —— 李治随姑奶奶同安大长公主返回府邸后,并没有急着去右金吾卫大将军府。 而是在姑奶奶这里聆听教诲。 “陛下跟老身说,太子跟魏王要领兵征讨高丽,等他们凯旋归来,便就让你返回晋州。” “然而这等事情,又岂是如此简单,届时发生各种事件,真能按时返回吗。” “陛下还曾说过,让魏王早些前往封地,这都过几年了,依旧不之官。” “稚奴啊,你要在心里做好准备,做好长期久居长安的准备。” 李治心中郁闷,虽得了右金吾卫大将军的官职,但依旧提不起兴趣来。 听着姑奶奶教导,点头应是。 同安大长公主见此情况,便安抚道:“你也莫要把事情想得太厉害了。” “陛下的话有句没错,太子跟魏王,并不见得会对你产生多大意见。” “况且就现在的情况来说,他们也能猜出陛下的用意,而不是怪罪到你们头上。” “你毕竟年幼,与之相比差了八九岁,他们这当兄长的,为难你个弟弟,传出去也不像话。” “且说这长安城中,你有了实权的官职,兵马,那李勣是你的老师,也能在朝堂上帮你说话。” “再不济,老身可还活着,若你那两位兄长敢太过分,老身定是帮你出面,好生将他们教训一番。” 听完姑奶奶的循循教导,李治心中的石头也基本上落地了。 仔细一想,其实本身也不差的。 只要不参与到太子跟四哥中去,那就关系不大。 “谢谢姑奶奶。” 想到这里,李治躬身作揖。 “你这孩子,自家人,何必要如此客气,倒是显得生分了。” “姑奶奶教训得是,是稚奴的错。” 同安大长公主笑眯眯的,他便是喜欢这般谦逊有礼的孩子。 嘱咐道:“既然事已成定局,那你就要为后面的事情,多多考虑了。” “陛下已经给兵部下了诏敕,但你不要急着去右金吾卫大将军府。” “首先要做的,当是先拜访太子跟魏王。” “以你弟弟的身份,告诉他们,留在长安,并非你的本意,是陛下的意思。” “如此,往后想必他们也不会过于为难你。” “还有一事且要记得清楚,不管太子跟魏王谁拉拢你,千万不能答应。” “跟太子魏王有关的事情,也千万别去沾染,远远避开便是。” 李治再次作揖:“谢姑奶奶教诲,稚奴明白了。” 同安大长公主慈祥的点点头:“雅宁许久未见了,你这般新官上任,有的是事情要忙,便让雅宁在姑奶奶这小住几日。” “拜访太子跟魏王的事情,宜早不宜迟,别看他们没有半点动静,想必姑奶奶随你入宫面圣的消息,早就知晓了。” “你晋王府住得远,就不要折腾了,待会姑奶奶给你置备些礼物,你给太子与魏王送去,礼多人不怪。” 李治忙道:“这怎能拿姑奶奶的东西。” 同安大长公主眼睛一瞪:“你还把姑奶奶当外人看待?” “稚奴不敢。” “那就是了,如今天黑得早,你早些去拜访,莫要耽误了时辰。” “是,姑奶奶。” 李治眼眶有些发红,除了母亲,还是第一次有人对他这般好。 父皇那边不算,李治贞观二年才出生。 当时李世民忙得很,前边皇子都有八个了,魏王李泰刚刚才从过继的那边接回来,自然对李治多有忽视。 也就是长孙皇后疼爱这个小儿子。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