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同安大长公主拄着拐杖,便随着张阿难入殿。 “这大雪天的,怎能劳烦姑姑亲自来朕这里。” “若有什么事情,姑姑只需让人代传即可,真要见面说,那也是朕到姑姑那边去。” “阿难,还愣着作甚,快去把椅子搬来。” 面对李世民的热情相待,同安大长公主还是很满意的。 坐在椅子上说道:“老身这番贸然入宫,可是打扰了陛下。” 李世民笑道:“姑姑哪里话,你能来朕高兴还来不及呢,又哪会有打扰之说。” “只是不知道姑姑是有什么事情。” 李世民揣着明白装糊涂,都跟晋王一起了,事情还是很明了了。 同安大长公主也不藏着,直言道:“老身这次来,是稚奴拜见的时候,苦恼陛下可能会留他久居长安之事。” “陛下还请给个准话,当真要留稚奴在长安?” 李世民也没想到,同安大长公主这般直接,甚至是带有几分质问的口吻。 略微沉吟后含糊道:“朕可没说过,要让他久居长安,只是心中思念,昨日便跟稚奴说,让他在长安多待一段时间,不必急着回去。” 同安大长公主双手搭在拐杖上,深深的看着李世民。 她知道,这是陛下给她打马虎眼了。 “陛下给个准话吧,是留一月啊,还是几月啊。” 李世民微微皱眉,道:“这哪里能说得清楚,朕只是想让稚奴在身边多待一段时间罢了。” 同安大长公主听李世民还在含糊其词,冷哼一声,道:“陛下这哪里是想稚奴了,分明是要害稚奴。” 李世民有些生气,沉声道:“姑姑,有些话可不能乱说。” “稚奴是朕的孩子,亦是观音婢的孩子,朕又如何会去害他,虎毒尚且不食子。” 同安大长公主冷笑道:“是啊,虎毒尚且不食子,陛下却把让自己的儿子进入这龙潭虎穴之中。” “他才多大,过完年尚且未满十五,陛下是怎么忍心的?” 李世民声音转冷:“姑姑这话是什么意思,这长安城,怎么就成了姑姑口中的龙潭虎穴。” 同安大长公主毫不避讳,道:“陛下难道非要老身把话说开吗。” “你偏袒青雀,致使太子生疑,如今长安城中,两人龙争虎斗,已经到了何种程度,陛下心里没数?” “还是说陛下的眼睛,比老身都要瞎了,看不清这些事情。” “陛下把稚奴留在长安,魏王要如何看,太子会如何作想,他们会让稚奴当那个摘桃子的人吗。” “他才十四岁啊,连自保的能力都没有,又如何能在这纷争之中保全自身。” “难道陛下曾经经历过的事情,还要让自己的儿子们,再重演一遍吗!” 李世民大怒:“够了!” 同安大长公主的最后一句,是真的刺痛了李世民,犹如一把尖刀,狠狠扎进胸膛里。 “曾经发生的那些事情,姑姑不是最清楚的吗。” “这样的事情,只要朕还在一日,便绝不会在大唐再次上演。” 面对李世民的滔天怒火,同安大长公主目光对视,毫无避让。 语气淡淡道:“你跟你的父亲,真的很像。” “当年,他也如你现在这般自信,觉得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中。” “可是结果呢。” “你父亲的前车之鉴,这才过去多久,难道陛下已经忘记了吗。” “把曾经犯过的错,再重新去犯一遍,这就是你的打算吗。” 李世民听到这些话,已经有些歇斯底里了: “我不是父亲,我跟他不一样!” “整个大唐江山,大半都是我打下来的。” “这长安城,所有的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固若金汤,不会有任何波澜。” “不会有任何意外发生,稚奴即便留在长安,也不会有任何危险。” 同安大长公主也是针锋相对,半点面子不留。 “既然陛下如此自信,那为何还要让青雀去跟太子打擂台。” “既然陛下如此自信,那为何还要让稚奴留在长安平稳局势。” “老身是老了,可还没到老眼昏花的地步,陛下之意,昭然若揭,真当别人看不出来吗。” 说到这里,同安大长公主看着李世民盛怒的面容,突然重重的叹息一声。 语气有些意兴阑珊:“我老了,老得都快走不动了,不想再跟陛下争执了。” “如果陛下心里还有我这个姑姑,那就放稚奴回去吧。” “他真的太小了,当年陛下雁门救驾,都已经是十六岁了,可稚奴明年才十五啊。” 听到同安大长公主的语气软了下来,看到其苍老的面容。 李世民的怒气也消散开来。 “姑姑,这事没你想的那么夸张。” “朕不会让事情发展到那般程度的,也不会一直把稚奴留在长安。” “明年就要征讨高丽了,届时太子跟青雀,都会领兵出征,等他们回来,朕自然就会让稚奴回晋州。” “太子跟魏王的争斗,朕心里清楚,但还没到那般生死相见的地步。” “况且稚奴留在长安,亦是好事,能让太子跟青雀把控自己的言行,总有些顾忌不是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