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去年王仁表早逝,庶出的儿媳,孙子,也不可能得到同安长公主的喜欢。 本身还带有婆媳矛盾。 “他们打碎了母亲最喜欢的梅瓶,那可是父亲的遗物。” “母亲前些日子,还在念叨着,冬季来了,又能看梅花了。” “没成想却被打碎。” “母亲盛怒之下,便把他们给赶了出去。” 王妧璃简单的介绍了下情况。 李治跟王妃对视一眼,知道事情不是这么简单,大概是恰好趁此机会罢了。 不过他们今天来,是有求于姑奶奶的,这件事上也不好开口评论。 正厅内。 同安长公主身着华丽的服饰,满头珠翠,虽已上了年纪,却依旧难掩高贵的气质。 岁月在她的脸上留下了些许痕迹,但那双眼眸中透露出的睿智与威严,让人不敢小觑。 先前的事情,显然让同安长公主心情很差,面上依旧残留寒霜。 不过看到李治跟侄孙女,便缓了许多,露出和蔼笑容。 “见过姑奶奶。” 李治跟晋王妃作揖行叉手礼。 “稚奴都长这般大了,好,好啊,像个男子汉了。” “雅宁也越发动人了,快到姑奶奶身边来,让姑奶奶好好瞧瞧。” 晋王妃乖巧地走到同安长公主身旁,同安长公主拉着她的手,细细打量着,眼中满是慈爱。 “雅宁啊,你这孩子,许久不来看看姑奶奶了。最近过得可好?”同安长公主轻声问道。 晋王妃微笑着回答:“姑奶奶,雅宁一切都好。只是挂念着您,一直想来,却又怕打扰了您。” 同安长公主微微摇头:“傻孩子,你能来看姑奶奶,姑奶奶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会是打扰。” 李治站在一旁,看着这温馨的画面,心中也涌起一股暖意。他开口道:“姑奶奶,您身体可还康健?” 同安长公主看向李治,眼中露出欣慰之色:“稚奴有心了,姑奶奶身体还算硬朗。” “倒是你,如今身负重任,可要多注意自己的身体。” 没人说起刚才王方翼母子的事,好像当没发生过那般。 李治闻言,略微沉默片刻,这才道:“多谢姑奶奶关心,稚奴会注意的。” 同安长公主虽因为年纪大了,眼睛不好使,有些看不清详细,但能感觉到李治有心事。 便道:“你这孩子,怎的是有什么难处,给姑奶奶说,姑奶奶给你做主便是。” 同安长公主的语气有些霸道,但她确实有资格说这个话。 唐朝长公主可不仅仅只是个封号,而是有实权,视正一品,甚至一定程度上能对政治格局产生不小影响。 同安长公主的背景就更厉害了,除开是李世民的亲姑姑,李渊同母妹外。 祖父李虎为西魏八柱国之一,外祖父独孤信也是西魏八柱国之一,姨母独孤氏是北周明帝的皇后,姑母是北周武帝的皇妃。 李渊晋阳起兵时,同安长公主和她的丈夫王裕全力支持,大唐建国,同安长公主也算是有从龙之功。 “怎么,稚奴连姑奶奶都不信了吗?” 看李治犹豫迟疑,半晌没有开口,同安长公主皱眉道。 “稚奴不敢。” 李治低声回答,却怎么也不说难处在哪。 同安长公主冷哼一声,对旁边的晋王妃道:“稚奴不说,雅宁你跟姑奶奶说。” 晋王妃王雅宁看了眼李治,这才低声道:“姑奶奶,陛下想让晋王留在长安。” 只是这简单一句话,便就已经足够了。 同安长公主历经北周三帝,隋朝二帝,又经过李渊时期到如今李世民登基。 即便年迈,但在政治嗅觉上,极其敏感。 思索片刻,结合当今长安局势,便就想明白了是怎么个事。 当即冷哼一声道:“青雀跟太子,把整个长安城都搅成什么样了,陛下还想让你留在长安,他到底想干嘛。” “难道要学他父亲那一套吗,却忘记了自己当初,是怎么夺来的这个皇位。” 这话一出,整个正厅顿时鸦雀无声,仆从们战战兢兢。 便是身边的李静娴跟王雅宁,都屏息不敢吱声。 李治更是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也就是同安长公主,李世民的亲姑姑敢这样说了。 其实早先的时候,同安长公主跟丈夫王裕,严格来说是太子李建成的支持者。 只是还没到玄武门之变,王裕就病逝了。 要说亲近,同安长公主跟李渊长子李建成更要亲近一些。 所以后来,这个姑奶奶跟李世民的儿子就没那么亲近了。 几年后李世民对她也算恭敬,考虑到某些方面,便有了宠爱的侄孙女嫁给晋王,成为晋王妃这事。 在李世民的这些儿子中,同安长公主跟李治的关系最亲密。 “稚奴莫要担忧了,老身且去问问陛下,他这个圣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同安长公主明显有些生气。 从她的角度来看,当初李渊的三个儿子,现在李世民的三个儿子,好似又回到了从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