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苏玉儿语气认真回道。 李承乾点点头。 他其实没有太多的想法,就是觉得应该让周边的人也跟着忙起来,不管是什么事,总要给点事情去做。 女人啊,要是太闲,很容易出幺蛾子的。 现在多少有些参与感。 鼓点编曲的事情交代完,接下来就是李承乾自己的备课了。 想要把课讲好,自然要认真的思考。 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影响,可以从基层开始快速的影响到整个军队? 这是李承乾目前需要考虑的方向。 其实答案并不难,毕竟是后世来人,自然有具体的参考。 只是教员那一套,放在封建王朝,肯定是行不通的。 这个时候搞红色思想,民主,那岂非是革自己的命? 屁股决定脑袋,位置决定思想,找准定位促结果。 他是大唐的太子,未来的皇帝,搞不得后世那一套,这不符合当下大唐跟自身的情况。 又不是黄巢,考不进长安选择打进长安,他出生就在长安。 所以在有些地方,就需要进行改革了。 回到原来的话题,怎么才能培养军队,搞什么个人情谊,那肯定是行不通的,也没有这么多时间跟精力。 简单来说,就是培养军队的信仰。 封建王朝时期的军队,是不存在信仰的概念,府兵服兵役,可没有自愿的说法,属于是强制兵役。 大唐真正的精兵,是脱产军队,不需要进行农事,但这样的军队只是极少数。 大唐有634个折冲府,每府800至1200人,包括长安十六卫禁军,整个大唐的军队数量,大约是在七十多万。 其实这个数目相比其他王朝,已经是很少了,当然,这也有人口因素的影响所在。 ‘信仰。’ 李承乾在书房,缓缓提笔。 —— 讲武堂成立的事情,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其实并没有太高的关注度。 甚至很多官员认为,这完全就是太子在想办法培养势力。 却被陛下给截胡了。 有些世家的聪明人,倒是意识到讲武堂的存在,会对世家形成更大的压迫。 但这样的情况,世家是没有办法去阻止的。 本身他们也没有这个能力去阻止。 世家大族面对这样的情况,更多的想法,是怎么加入进来,而非是怎么去进行阻止。 原本不屑一顾的旅帅官职,现在已经变成香馍馍了。 像是五姓七望这样的大世家,已经开始着手于安排族内子弟,想办法去当个旅帅。 要知道原本他们对于旅帅的职位,可是瞧不上的。 但凡七望族的人进入军队,即便是不被重视的庶出族人,最小那也是从校尉开始。 两天时间过去,今日也到了太子讲学的日子。 这两天,每逢讲学之后,苏定方都会来到东宫汇报讲武堂的情况。 讲武堂的进展,比想象中的还要更加困难。 这些旅帅来的学子,便说兵法吗,连识字的都没几个。 哪怕是苏定方这等在兵法上造诣颇深的人,讲解起来也是尤为复杂。 往往是台上讲得口若悬河,台下听得昏昏欲睡。 裴行俭能成为苏定方的弟子,是因为他本身就在兵法上有所见解,而且理解能力很强,还是通过科举入仕。 这些大头兵,本身连聆听的资格都没有。 按照现在的进度,他们首要学习的,是读书识字,而不是直接一步到兵法战略这块。 不只是苏定方,包括李靖讲学的情况也基本上差不多。 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只能从最基础的开始讲。 永兴坊,讲武堂。 李承乾穿着便服,走进了课堂。 “拜见太子殿下。” 六十名学子,站得笔直,躬身作揖,行叉手礼。 看着学子们各色服饰,杂乱无章,李承乾微微皱眉。 他确实是忘记了,要给讲武堂的学子们,搞套统一款式的校服。 “坐下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