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太极宫,两仪殿。 “陛下,侯尚书来了。” “让他进来吧。” “是,陛下。” 殿内,李世民手中正拿着一本文册。 这本册子上写着的,正是这段时间,长安各大诗人歌颂魏王的诗词。 除了那首最为出名的将军行外,还有足足二三十首之多。 不多时,侯君集走了进来。 “拜见陛下。” “赐座。” “谢陛下。” 侯君集坐在椅子上,不由感叹道:“太子这椅子,正是好啊,现在办公的时候,轻松多了。” “公廨的官员如今当值时,都在说着陛下的好,给大家都配上了这椅子坐。” 李世民看到侯君集进来,放下手里的文册。 “看来你挺喜欢的,家里也安置上了吧。” “臣可是打造了许多呢,各个屋子里都配了,尤其是读书的时候,感觉方便多了。” 李世民笑道:“让你多读书,肯定是有用处的。” “现在不就要用上了吗,高丽的事情,可是都知晓了。” 侯君集道:“都知晓了,在臣看来,太子的话不无道理,这高丽本就要打,早打晚打都是打,那还不如趁早了。” 李世民点头道:“朕也是这般想的,此次叫你过来,就是想跟你聊聊打高丽的事情。” “如今李卫公他身子不适,都是早些年在战场上留下的暗伤。” “那高丽山高路远,朕担心李卫公这身体受不住,因此朕思来想去,这打高丽的重任,还是要落在你肩膀上啊。” 侯君集闻言,神色一肃,连忙起身拱手道:“陛下如此信任臣,臣必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 “只是高丽之地,地形复杂,气候多变,且其兵强马壮,不可轻视。臣虽有信心领军作战,但还需陛下给予充分支持。” 李世民微微颔首,道:“朕自然会全力支持你。你且说说,此次出征高丽,你有何具体方略?” 侯君集沉思片刻,道:“陛下,臣以为,此次出征高丽,当以稳扎稳打为主。” “先派遣探子深入高丽境内,了解其地形、兵力部署等情况。” “而后可分兵多路,从不同方向进攻,使高丽军队难以兼顾。” “再是要充分利用我大唐的水军优势,从海上对高丽进行攻击,以打乱其防线。” 李世民听后,微微皱眉道:“分兵多路,虽可使高丽难以应对,但也容易被其各个击破。且水军作战,风险较大,若有闪失,恐影响全局。” 侯君集道:“陛下所言极是。臣之方略,只是初步想法,具体作战方案,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不过,臣以为,此次出征,关键在于速战速决。” “高丽之地,远离我大唐本土,粮草补给困难。若战事拖延太久,对我军极为不利。” 李世民点了点头,道:“你说得有道理。那你认为,此次出征,需要多少兵力?” 侯君集道:“陛下,高丽虽兵强马壮,但毕竟是小国。臣以为,有十五万大军足矣。其中,步兵十万,骑兵三万,水军两万。再加上粮草辎重等,当可一战而定高丽。” 李世民沉默片刻,道:“十五万大军,不是小数目。且此次出征,耗费巨大,朕需好好斟酌。” “对了,魏王的事情,你可是听说了。” 侯君集不由道:“魏王在长安城声势这般大,臣自然是听说了。” 李世民道:“如今魏王麾下,多是世家精锐,可谓兵强马壮,届时攻打高丽,可为主力先锋。” “当然,魏王身子弱,你要多多注意,若是伤了一根毫毛,朕拿你是问。” 侯君集听到这话,眼神闪烁。 自然是明白了李世民的想法,这是要让自己,多多消耗世家兵力啊。 至于魏王的事情,侯君集也没太过上心,怎么打都不可能轮到魏王上场,有什么危险可言。 “臣明白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