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在李承乾看来,高丽必须打。 不管是为了自己的兵权,还是消除高丽的隐患。 群臣不同意直接攻打,那就迂回一下,屯兵营州以备不需,这总行了吧。 “太子不懂军事,陈兵二字又岂是这般简单。” “大军一动,则需粮草补给,后勤辎重,牵一发而动全身。” “高丽总有兵力数十万。” “陈兵营州,兵力过少则毫无用处,兵力过多,则消耗过大,耽误农事。” “暂且也未知那渊盖苏文,对我大唐是何态度,若其愿对我大唐称臣纳贡,太子陈兵之举,岂非是凭空滋生战事。” “我大唐乃礼仪之邦,天朝上国,如今高丽王新丧,趁其国丧之期举兵,是为不仁,有损我大唐威名。” “且说近两年,关中年景不好,收成锐减,此时动兵,百姓困苦,征调徭役便如雪上加霜,于穷兵窦武何异。” “依臣所见,应先派遣使者,出访高丽,探明虚实,再言其他。” 褚遂良站了出来,朗声说道,话如训斥,半点面子也不给太子。 当然,在这等军国大事上,别说是太子了,就是陛下,那也是一样。 他的观点没有道理吗,不,很有道理,且条条是道。 文臣在嘴皮子这块,还是很厉害的。 有了褚遂良的开头,后面的臣子们就开始轮番上奏。 大致都跟褚遂良的观点差不多。 总的来说,陈兵是不可能陈兵的,真要打,那也是要高丽先动手,大唐才能出师有名。 武将们其实是想打的。 打仗对于武将而言,那就是建功立业。 只是大部分武将在嘴皮上,可没文臣们这般厉害,稍说两句就是骂声一片。 李世民微微低头,看了一眼太子,意思很明显。 ‘你看吧,朕也想打高丽,可你瞧瞧这局面,你能摆平不。’ 李承乾回了李世民一个白眼。 每个人都想当诸葛亮舌战群儒。 听起来好像很简单。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