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节 相辅相成的爱与恨-《庸人安好》
第(2/3)页
晚饭过后,我回到屋子。坐在写字桌旁时,我抱着书包半天没有动。我当时脑海当中只是在想一件事,如果母亲非来不可的话,其实,我还是更希望她白天来,这样我就可以错开与母亲见面的时间。
想到这些之后,我便产生一个疑问,与那时的我而言,究竟对母亲,是爱多还是恨多?就像是爱到极致便是恨,恨到极致,也变成全然是爱的表现那般吧。毕竟,爱与恨,是两个相辅相成的载体。
十岁的我,对母亲的这种爱恨程度,实现很,就像是一条浪线,中间有所平缓,但到了最后,还是过渡到一个恨字上面。后来,我在多伦多的时候,曾和一位友人提起过我与母亲以及曹家的这段心路历程。开始,朋友似乎还不太能理解我的痛楚,他一直在说我很纠结,为什么对自己的母亲有恨?恨便是恨,爱就是爱,为什么要把自己弄得连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情感宣泄都不知道呢?
后来我跟他讲了很多的细节,他才明白,原来所谓的大爱无言四个字,是指博爱。而实际上,我们真正在面对很多亲情、爱情等等的七情六欲时,你很难做到不从细枝末节处去判定一个人和你之间这种爱的等级程度,这更像是一种我们常说的,去找寻爱的影子一般。
那个时候和朋友讲,我说,在即将开始的庆功宴的前一天晚上,那个时候我才十岁,我独自坐在和我有着不解渊源的房子里,却仿佛置身事外一般。自从进了曹家,我很少拉上窗帘。而这种习惯,直到我30多岁,依旧保持着。
我是因为害怕。起初,我害怕面对自己心里面对母亲的某种亏欠,或者是说,怕阴暗同化了自己心里的某种阴暗面,我不愿意去面对,便去选择堂而皇之的让光线来照亮我内心深处的某一处不为人知的地方。
后期,当母亲离开我,并且永远离开我的时候,我便彻底放弃了在阴暗中睡觉。不管是狂风暴雨,还是春夏秋冬,我怕哪个不经意的瞬间,母亲便会从窗子进来找我。
这一切,我从来没有和别人讲过。没有谁能够知道,像我和母亲,尤其是我的这种处境下所产生的心态,其实是我不愿意看见母亲在曹家众多人面前战战兢兢,唯唯诺诺的样子。这个样子,在我看来,是我,曹沐夕的母亲所不应该有的。
你若问我,我的母亲,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其实也说不上来,但我觉得,至少也不应该是如此卑微的。尤其是在我亲生父亲面前。
父亲把他一声当中的大部分的精力与全部情感都给了张静,甚至直到父亲老了的那一天,他依旧不认为自己的一生爱错了。是,后来的时候,我也和别人讲过,人都有爱与被爱的权利,我们作为旁人是没有资格和权利去评判一个人爱的对和错,但是,如若你的爱伤及了太多无故背负起感情债务的人,那么,你的爱,便是自私的。
但,父亲似乎没有明白一点。
第(2/3)页